关于春节的作文1400字4篇
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,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,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,聚集在一块。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作文1400字4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春节的作文1400字 篇1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,象征着新春的开始,代表着团圆,是中国人最重视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我记得小时候,一到过年,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,春节味很浓。但随着岁月的消逝,春节味道似乎越来越淡。
记得小时候,只要快过年,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。甚至从腊八开始,只要吃过腊八粥,大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。淘麦子,打面(即把麦子磨成面粉)为蒸馒头做准备。买菜如:大葱、萝卜、白菜、粉条、等等。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的猪肉,因为平常人们是不舍得吃肉的,所以过年要过过肉瘾。总之,不管在忙什么大人们就是没停过,而且每次逢集必去。每次去必要买东西,称之为“办年货”。 差不多腊月二十以后,人们就开始蒸馒头、炸丸子等为过年准备。小时候,邻居之间都会互相帮忙,也有几家和在一起蒸馒头、炸东西的。因为每家都要蒸好多馒头、炸好几样吃食,所以邻里之间帮来帮去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忙完。我最喜欢家里蒸馒头的时候。奶奶、婶婶及邻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。早上她们要和面,以保证面能发酵。看着好几盆的面团由小变大、由瘦变肥,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。中午她们还要再翻动一下面,以利于发酵。午饭过后她们就要开始做馒头。她们有人分面团、有人整形、有人包馅??忙的不亦乐乎。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捣乱,争着要面团,有时还会挨训的。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包子被整齐的放在篦子上、一个个圆圆的馒头像一排排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案板上。还有枣馍、口袋馍、油灯馍、大馍??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油灯馍,蒸熟后,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,用一根棉线,用火就可以点着,就像油灯一样闪着耀眼的红光。等香油熬完灯灭,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油灯馍。我们小孩子会比谁的“油灯”亮的最久,谁的最香、最好吃。那是我们过年常玩的游戏,也是蒸馒头时我们最期待出锅的馍。妇女们忙着做各种馍,男人们要一直待在厨房烧锅,蒸熟一笼笼的馒头。小孩们则各人手拿一个馍,一边玩耍一边吃。我记得那时我们打赌看谁吃得最多,结果我吃六个包子加馒头、堂弟竟然吃七个,小妹也吃五个,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七个。我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且一边玩一边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。直到晚上各种馒头才算蒸完。大人们也都累一整天。
接下来就是炸各种东西,有:馓子、丸子、油果子、油条、麻叶??这也要几家人的帮忙,也要忙活一整天。我们小孩子只可以吃,是不准待在厨房的。因为大人们怕小孩子乱说话,如说“少”,大人就认为说“油”很多,认为是不吉利的。诸如此类的话是最忌讳的。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让小孩子待在厨房。
贴春联也是很受人们重视的。那时候还没有卖印刷的春联的,所以每家每户贴的多是自家手写的,也有找写字好的代替的。那时我家的春联都是爸爸写。尽管我爸只上过小学,但他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。大概是怕字太难看贴出去被人笑话,才刻意练习的吧。我当时看爸爸写,就想我也要好好练字,等我大我就可以写春联。可以让来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“好字”,那时我会听到父母说那时谁谁写的,然后邻居们夸奖一番,而
我躲在一边偷偷的乐。一般,都是二十九写春联,年三十早上贴春联。吃过午饭是不允许再贴的,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才在下午贴一种纯色的纸,有紫色的、白色的、绿色的等。好像每年贴的不一样,要贴满三年,即亲人去世后三年,才能换上大红的春联,这个我不太懂。
年初一,人们会起得很早。小孩子也是兴奋的睡不着,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呢,小孩就到处跑着拜年。拜年,那可是真真实实的磕头。有的大人会逗小孩子说:磕得不响不算。于是童真的孩子们牟足劲磕一个响响的头,大人这时又会心疼。慌忙拉起孩子往他们兜里装瓜子、花生糖果等好吃的,最主要的是压岁钱。孩子们会一家家的拜年,摸着渐渐鼓起来的口袋,数着兜里渐渐加厚的钱,甭提多高兴。
而现如今呢?春节味变得越来越淡,有时都过完年还感觉年还没过呢。馒头不蒸、馓子不炸、春联不写??若要问这怎么过年呢,一个字“卖”。钱多,人懒。年初一,也不起早,拜年也不磕头,问为什么会这样呢,说那已经out。春节味淡,人情味也渐渐淡。
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春节,忙碌的春节,充满节日味道的春节。我记忆中的春节还是那么美、那么吸引我。
春节的作文1400字 篇2“噼里啪啦”,春节来了,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、贴春联。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,这新的一年的开始,预示着我们长大了一岁,美好事物将来临,谁不高兴呢?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,穿着新衣服,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,准备去买个痛快。 走亲戚,大多数人更是争着去。 可是大家都高兴的时候,我却高兴不起来。 清晨,听见屋外小孩子早已大喊大叫了,可我还躲在被窝里不愿起床,你想想,被窝中的舒服感觉谁愿离开!可还 没等我舒服够,妈妈已经扯破嗓门叫我快起床了。我将被子一扯,蒙住了整个头,可无济于事,妈妈已走进了房间,下了一道圣旨:“今天全家人都要去外婆家,快点准备!” 我生来性格内向,不愿串门走亲访友,但无可奈何,今天是初二,所以也不得不去外婆家拜拜年。 我们全家人已准备好出发了。天啊!拎几大包东西,岂不是想累死我,偏偏又要我拎,我更加不高兴,说:“你们走前面吧!反正我走不快,我会跟上的。”拎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,向外婆家走去。 去外婆家全是山路,挺累人的。约摸走了两三里路,我放下东西,拿起手一看,有两条红印子,动一动,弯都弯不过来。痛,我气愤极了!就在这时,一瓶不争气的酒滚了出来,我捡起一看,连崭新的标签上都有几条小脏痕。 还是继续上路吧。 总算到了外婆家,他们有说有笑的,可我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闷看电视,想着心事。 过了几天,外婆她们家的人来我家了,礼物全放在书桌上,我翻着看着,看呀看……啊!那瓶酒不就是我拎去的吗?标签上的几条痕迹还在呢! 是那瓶,一定不会错,绝对是那瓶! 我愣住了,春节,是一个欢庆的节曰,是人们走亲访友的盛大节曰,可是谁出的馊主意?为什么要送春节礼物,难道不送不行吗?而且最终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,那天,我手都拎得好酸好酸,可又拎回来了,有什么意思?我真不明白为什么?但愿以后过春节不要送这送那,在春节走动走动就是,没有必要非得送什么礼物,也更轻便! 简评:走亲戚,也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风俗,平时难得走动的亲戚,在这时也要亲热亲热。一般说来,是令人愉快的。而本文没有从众,又是做反面文章。当然,更妙是在讨厌中透露出一种明智的处世观,自然地鞭鞑了一些陋习。读完本文,也就会给读者一些警醒和启示。只是似有仿效的嫌疑。 春节随记 (3) 快过年了,大家走街串巷,忙着办年货。 街上货物琳琅满目,购物者是多之又多,你看,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“新年礼服”呢,周围围着一群可 ……此处隐藏904个字……么过年要贴“福”字了,原来是“灶王爷”要把上天赐给我们的祝福放在我们的身边。让我们平平安安幸福一生啊。(这是老家的一种风俗,也许每个地方过小年的习俗都不一样吧。但我想肯定也会是别开生面的。)
姐姐(其实是我表嫂,我总改不了口)的任务是和面包饺子,我在忙活完我的“任务”后便也加入到了包饺子的行列 ,姐姐擀皮可快了,不一会就攒下了一大堆,我才包了几个还都“张嘴露馅”的 ,看到攒下的皮都快粘到一起了,我着急地喊舅妈过来帮忙,舅妈不愧是家庭主妇,三下五除二饺子皮就所剩无几了,一个个饺子在竹屉子上摆成圆圈,像一只只小鸟在天空盘旋,真像是艺术品啊!
到了晚上,舅妈摆上了一桌丰盛的晚宴:鱼虾、肉菜、瓜子、饮料……都是我爱吃的,还没等大家都坐齐,我先狼吞虎咽地吃起来,不好,一个肉丸噎在嗓子眼了,看着我“芶,芶……”地打着嗝,眼泪都下来了的样子,全家人都笑得前仰后合。舅妈给我又是喝水又是捶背,好不容易才把肉丸子咽下去。哎,“心急吃不得热豆腐”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哦。
这时,外面响起了稀稀拉拉的鞭炮声。舅舅说:“赶紧吃哦,一会咱们也出去放鞭炮。”放鞭炮?我可不敢!舅舅说:“知道你不敢,我特意给你买的礼花,敢不敢放?”礼花?太好了!我最喜欢放礼花了!“赶快吃饺子吧?吃完了好放礼花去。”我着急地说。舅妈这时插话说:“先放,然后再吃饺子,这样才有好运气!”哦,感情这也是有讲头的。“好,那就快去放吧。”我催促着舅舅。舅舅把准备好的一大盘礼花抱到大门外面来,点燃一支香,用嘴吹了吹,看着红红的香头对我说:“明明,你把礼花点燃吧。”我迫不及待地接过香,蹲下身子,小心翼翼地将香头慢慢靠近礼花的芯子,虽然知道这是礼花,但心里还是不免突突的跳着,“砰!”啊!我赶紧把手缩了回来,“哈哈……”看着表哥幸灾乐祸地坏笑着,我才知道是他发出的声音,吓死我了!在舅妈对表哥的嗔骂声中,我又重新点燃礼花,在芯子“咝咝”地冒出青烟之后,“嗵”!一个礼花蛋冲天而起,接着在空中炸开,紧接着,第二个,第三个……哇!太美了!五颜六色的光环照亮了天空,像天女散花般洋洋洒洒散开来,和远处的礼花交相辉映,好看极了。此时鞭炮声此起彼伏、震耳欲聋。真没想到乡村节日的夜晚是如此的丰富多彩,乡亲们的日子是如此的红红火火!
这就是老家一个平平常常的小年,一个让我快乐无比的小年!吃完饺子,舅妈让我洗洗赶紧睡觉,说明天一早那些小伙伴肯定会来找我玩的。刚才的兴奋还没有消退,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肯睡去:小年过得太有意义了,那么大年呢?想着就要临近的大年——春节,我更是心潮澎湃,准备着吧,准备着过个更有意义的春节吧!
春节的作文1400字 篇4伴随着即将敲响的20xx年新年的钟声,孟津博客圈在发展、壮大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,由小到大成长为博友们网上交流、展示、观摩的理想平台!
它如同一株破土旷野的幼苗,在博友们的灌溉、施肥和精心呵护下,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希冀;
它如同一朵初绽娇艳的花朵,在博友们的爱心赏玩,百倍珍惜下,孕育着姹紫嫣红的春梦;
它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,在博友们的鼓励支持,搀扶引导下,孕育着志在四方的抱负;
它如同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,只要有博友们的心灵之约,真情之爱,就渴望着百年相携的爱情。
过去的一年,“上官意慧”女士用小说、散文、杂文等多种朴实无华的形式,两次夺冠;“一杯奶茶,一部电脑。在自家园子里学习、交友、写写小文章”的“深谷幽兰”女士,辛勤耕耘拿到了“生活变迁”栏目的周冠军,给我们带来的是“其乐无穷”;“半瓶水”以《美丽的洛阳我爱你(1——20)》为题,图文并茂夺取了“城市印象”的周冠军。她“不是洛阳人,甚至不是河南人,但是50年的孕育,30年的居住使她(我)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故乡,她(我)爱洛阳,爱这块美丽的土地。
她将“数千年风吹雨打千古悠悠的洛阳,融入了大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咏唱。”她给我们再现了“白马沧桑,龙门雄踞,关林圣灵。”这些历史芳华;“静卧松云”先生,用560多篇详实无华的博文,“把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记录下来,一块与我们(他)分享。”他以《骗翻天》1——27集的长篇巨著,以饷圈友;“邙山夜眺”以培养桃李为生,时间宝贵,环境封闭。但“网络给了他(我)一个与外部交流的途径。”他以《白马寺》《邙山夜眺》《小不点逛新区》《随远乡老师“走进孟津”侧记》等文章,翔实地记录了洛阳、孟津等地的名胜古迹,客观公正地评述了河洛文化的史实,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,奋力拼搏的洛阳;
“小浪底浪花”,文字“如画”,描述“逼真”,敢切中时弊,有师者之风度,大家之风范;“文心若水不染尘”是大多数网友遵循和追求的原则和目标;“不能造福孟津,也绝不能祸害孟津”,这是一位农学博士、大学教授刻在老百姓心坎上的丰碑,她讲学国外,仍关心着孟津的发展和巨变,盼望着孟津的繁荣和富强,在她的博文的字里行间,到处都流露着对孟津的赞美和热爱;“天骄”先生在工作之余,用“一片美丽的土地”,为我们奉献了许多“五谷杂粮”,也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许多“品位”和精华;善考史籍的“暮鼓晨钟”先生,用犀利的文笔,翔实的文字,经常不断地为我们评说着孟津的灵山秀水;“三毛木屋”女士,经常以社会为背景,以生活为题材,写一些耐人寻味的身边的人和事来饱饷读者;“缪斯”先生在这块平台上,奉献给读者的是诗,用诗的语言,旗帜鲜明地讴歌着孟津;“黄河石韵”先生,以石为媒,赞美着石的奇异典雅,颂扬了孟津的山水人情;“身是菩提树,心为明镜台。
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。“菩提馨香”女士是这样做人,也是这样处事。她热爱事业,执着文字,在孟津博客圈这块土地上,到处有她辛勤耕耘的痕迹,撒播和谐友爱的种子;“独坐观心”先生不停地给我们传递着白衣天使的信息;“白云笑”同志以质朴的诗歌,赞美着祖国的山山水水;“珍爱唯一”女士“既没作家的灵感和文采,也没摄影家的技术”,但张张美丽清新的彩照,闪动着她风姿靓丽的倩影,渲染着岳麓山红枫节的氛围,彰显着张家界迷人仙境的风光;“静看花开花落”小姐,“想着自己心怡的事情,写着自己愿写的文字,结识着彼此心悦的友谊“,无论多近或多远,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网络文坛上的花开花落;“月花”园里的“即兴感悟、岁月沧桑、旧日情怀、朋友往事、美好记忆、生活变迁、城市印象”等等。在数以万计的博文里,无一不流露着与时俱进的文学潜质;深浸在骨髓里的文学情愫;凝结在血液里的文学挚爱;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文学幻境;充溢于喉间舌尖的好想好想倾诉的冲动!很有媒体修养的“文君”先生、拿博士学位的“崖边草”先生、“野岭红叶”先生、“三白小燕”“月兔宫主”“流水飞红”“轻诉心语”“返璞归真”“风露立中宵”“柠檬细雨”“洛阳亲友”“江湖夜雨十年灯”“柴扉外细雨霏霏”“寒江雪”“婧婧”“夜子”“小鱼儿”等,他们都为孟津博客圈付出了很多很多……,我们从圈子里也分享到了许多许多……,在此,我不一一赘述。
新年到来之际,我仅以圈主的名义,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《孟津博客圈》的网友、管理员、资深成员及网络和文坛同仁,深鞠一躬,表示感谢!并致以新年的问候!真诚祝愿大家平安幸福,如意吉祥!
文档为doc格式